杂谈 : 留美博士后摆地摊睡大街背后真相

        近日,北京台七日节目,以“现在知识分子的地位早就今非昔比了,你要是上过大学,留过洋,拿了博士后,还在世界顶端学术杂志上发表过文章,那还不被各大研究机构或者是500强的公司抢着要啊。但是,如果说有一位这样的博士现在在摆地摊睡大街,你信不信?”这样一段开场白做了一期名为《留美博士后“归国报效 ” 摆地摊睡大街》的节目( 视频大家在网上搜)。

  报道说他归国“找不到”工作,“蜗居”在海淀的一处农贸市场摆摊,在农贸市场摆地摊,每天靠煮土豆、面包水和红薯充饥,露宿街头数月,他有三个孩子,妻子带另外两个孩子回老家了,他带一个不满周岁的孩子后者被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收容。记者问他,做个翻译愿不愿意。他说,那是屈才了。他想独立主持一个一流实验室,工资要300-500万。主持人以调侃的语气总结说,他凤凰落在鸡窝里也该先学会生存,连自己都养不活怎么照顾孩子。说他宁愿饿着也不愿给人当助手,露宿街头几个月,心高气傲的架势还没拉下来,还说他坚持自己信念是好,但应该采用更务实的方式。

  看到媒体文章关于这位孙爱武博士的报道有些不准确的地方,散粉思考者在此也顺便给纠正一下,他国内在南开大学毕业又在中科院化学所获得硕士学位。后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获博士,然后到密歇根大学做博士后。在国外8年,在世界的一流实验室工作过,在世界顶级的《Science》杂志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过文章,不是被此杂志约过专稿而是被《Soft Matter》约过review专稿。海归博士后流落街头摆地摊、睡大街的新闻的确够彪悍,报道此新闻的单位这次的确抓住了新闻价值。也许北京电视台报道的初衷有让大众关注这位海归博士后,帮他找到工作的成分。但是散粉思考者看到的却是另外的效果。报道把大众的关注引向对海归生存能力,自命清高不切实际的片面解读和判断。特别是那种揶揄嘲笑的口气,让人觉得是从别人不幸里获得优越感的满足。一个留美博士后这样的遭遇可以说是一个悲剧,但这个悲剧不该是被大众拿来当做谈资的一件事情,媒体应该给以正确的引导,去深挖背后的根源,给予不幸者人文关怀。很可惜他们却没有这样做,让人怀疑他们是不是为了制造噱头,追求自身利益。不久前以为浙大的海归跳楼身亡,而这位孙博士又在祖国流浪街头,我们社会的温情在那里,我们的人文关怀在哪里?

  而事件背后的真相是什么呢?一个孙博士曾经的校友曾经帮助过他一家的人告诉了我们一个截然不同的“孙博士”,一个患有“被害妄想症”的孙博士,一个需要救助的“孙博士”(详情见附录)。原来孙博士在美国期间可能患有精神分裂症中的被害妄想症,曾被强迫接受治疗。散粉思考者知道在大学做博士后工资并不高,好些的给个4.5-5万美元,差的3万多的都有。他一个人这样的工资养三个孩子,外加一个没工作的妻子压力可想而知。据他的校友说他除了上班还要接送大儿子去幼儿园,回家做饭,夜里起来喂奶,小孩出生3-4个月后他就累倒,出问题了。他的妻子也有一定程度的被害妄想。他的家里也混乱,昏暗。窗户不开用窗帘蒙着,一家人过着自我隔离的生活,去过的人说在那样的环境人呆久了他也会崩溃。

  能在《Science》这样的杂志上发表文章,孙博士的科研成就是不容置疑的。就散粉思考者所知,以这样的成就,做完博士后在美国大学拿个教职还是非常有可能的。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他发表在《Science》上的是他Ph.D时的研究,主要的科学思想一般还是归功于他的Ph.D导师的。他的独立科学思想和科研能力还需要博士以后的成就来确定。据说他博士毕业后找工作时很不顺,他的老板坏了不少他的事,以至于到密歇根大学做博士后都不能告诉他老板。博士后期间的研究成果以及之后的去向恐怕也给他造成了不少心理压力和焦虑加上上面所说生活的艰辛和自我隔离,也许还有遗传的因素在内,造成了他精神上出了问题

  孙博士现在最需要的是先治好他的精神分裂症。国家搞什么千人计划,吸引有成就的科研人员回国,还到美国趁着金融危机抄底人才,不要让这样一个在科研上有造诣有前途的人毁了。记得《2012》电影里那位总统说过的一句话很打动散粉思考者“一个科学家能顶20个政客”。请大家给些人文关怀,帮助他们一家重归正常生活。恢复健康后的孙博士肯定会为国家的科研领域做贡献的。

速七易购公众账号二维码
客服
中心
微信客服 QQ咨询 返回顶部